江苏省南京市六合金牛湖畔,有一片占地400亩、该市最大的甜柿生产基地。这里生产的“柿中之王”太秋甜柿,每一个果子的重量在300克到400克之间,售价20元一个。
基地负责人李明辉的创业故事很励志,也很有代表性。12年前,他回乡开发荒山发展农业,种过蓝莓、石榴、桃子等水果,都没有成功。最后在南京市农委、南京市园艺技术推广站及南京农业大学专家的指导下,他改种新品种甜柿,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让荒山上结出“致富果”。
李明辉的故事,是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的一个缩影。农业现代化,科技是根本性决定性力量。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种类、品质需求日益增长,我们必须向科技要答案,必须以科技赋能农业和新农人,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不断创新突破。而新时代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路径,就是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强化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从而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在甜柿生产基地的建设发展上,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南农专家从品种选择、土地改造、树苗嫁接等各个环节对李明辉全程帮扶,不仅帮助他攻关技术难题,还想方设法帮他降低生产成本,争取效益最大化。多方合力下,李明辉的“柿”业才能红红火火。在这当中,基础研究是原动力,有了好品种,才有了最核心的竞争力;成果转化是关键一环,只有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的隔阂,才能让“好种子”变成“好果子”,让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社会化服务是重要步骤,培育更多新农人,让更多“农把式”挑起“金扁担”,才能走好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让新品种、新农艺落地生根。
长期以来,农业科技一度面临科研与生产“两张皮”问题,大量科技成果无法从实验室走向企业、走向市场。去年8月,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指出,新时代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要坚持以现实需求为导向,加快培育重要农产品优良品种。现场活动中,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陈天恩说:“以前我主要做科技创新方面的研发,但来南京的近三年时间,我个人转型为一个农业产业服务者,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陈天恩的转型,正是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真实写照,也是李明辉以及千千万万新农人成功背后的“关键力量”。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是科技赋能,让荒山里长出了20元一个的“致富果”。未来,围绕产业急需、农民急用,着眼市场需求、消费趋势,继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技术进步,让更多“好种子”长出“好果子”,我们的餐桌将会更丰盛,生活将会更甜美。
责任编辑:周哲 陈修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