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经54岁的陈卫军,是江苏省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作物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新品种试验示范、新品种培育和优质杂交籼稻选育工作。自2004年投身农业以来,他始终扎根农业技术推广一线,在泗阳县王集镇的大地上,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倾心研究“好吃的稻米”,誓要为人民群众端牢“中国饭碗”。
时值初秋,王集镇花井社区的一片200多亩良种繁育基地里,水稻像是绿色的毯子,铺满了整个大地。这片良种繁育基地,承担着45组国家、省级新品种试验任务。稻田里,戴着草帽的陈卫军正捧起一束稻穗,聚精会神地观察稻粒的数量,看到水稻长势喜人,他满意地眯起双眼。
看到笔者的到来,陈卫军擦了把脸上的汗水自豪地说:“你看看这稻穗多饱满,它就是高分荣获全国一等奖的‘泗稻301’,它株型紧凑,抗倒性强,每亩有效穗在22万穗,每穗粒数150粒,结实率95%以上,一般亩产能达到700公斤。”
据陈卫军介绍,“泗稻301”品种水稻闻起来有清香、观起来有光泽、尝起来有嚼劲,兼具东北“稻花香”的外观和南方粳米的味道双重优点,稻米品质达国标优质二级,深受宿迁乃至淮北地区百姓喜爱。2022年被列为江苏省优质稻米主推品种,2023年获得全国“超级稻”认证,是淮北地区的主推品种。
“我们经常要到稻田里,这样才能掌握水稻选育的第一手资料。”谈起自己的工作,陈卫军如数家珍,“不同品种的水稻,外形和口感表现也不一样。比如有些品种抗病性不好,选择一个抗病性不错的品种与之杂交,后代各个方面的表现可能就比较优异。”
怀揣着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赤诚之心,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刺骨寒冬,陈卫军常年奔波于王集镇良种繁育基地与海南育种基地之间,他躬身田间地头,历经亲本选育、杂交配组、世代选育、田间鉴定、米质检测和抗性鉴定的过程,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将自己毕生所学和精力全部用到了优质稻米研发工作中。
然而,科研之路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陈卫军告诉笔者,他和团队曾花费6年多的时间培育了一款丰产优质的良种,但是一场“稻瘟病”,让稻株整片整片地倒下。看到自己的心血付诸东流,陈卫军忍不住泪流满面。但他并没有气馁,短暂伤感之后,立即振作精神。在后来的育种工作中,陈卫军和他的团队研发的“泗稻20号”“泗稻22号”“迁粳25号”连续3年都有“稻瘟病”中抗以上水平的水稻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新品种审定。每当谈到这些成绩的时候,陈卫军却总是淡淡地说,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种地贴心人”是当地农民朋友给陈卫军起的昵称,在他多年的研究中,陈卫军总是把新品种、新技术及时向周边的种田农户推广,尽职尽责地为大家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起陈卫军,十里八乡的农户们都会竖起大拇指:“有他在,我们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目前,陈卫军和他的团队已经先后选育出7个国家级审定品种稻米,10个省级审定品种稻米,通过转让水稻新品种生产经营权等方式,陈卫军和他的团队已经有13项专利实现转让,实现直接经济效益超1000万元。与此同时,他研发的“好吃的稻米”品种在江苏及黄淮稻区推广种植面积1000万亩,有效解决了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有力地推进了当地优质稻米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了品牌价值,更是带动了农民增产增收。
陈卫军多年如一日,致力于种业振兴,全力研制出米质更优、产量更高、抗逆性更强的水稻新品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农技干部“敬业奉献”的“三农”情怀。
作者单位:泗阳县王集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施秋 葛志兼 王焕 宋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