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人物事迹 » 正文

广东省普宁市西林村:撂荒地变身 “小粮仓”

发布日期:2023-02-08  来源:i自然  作者:祝桂峰  浏览次数:1547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西林村1389亩稻田是我们合作社承包的,水田里正在‘奔跑’的微耕机也是我们的。”近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来到广东省普宁市赤岗镇西林村垦造水田项目现场,普宁市立坤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梁立坤热情地介绍着。梁立坤告诉记者,自己的祖爷爷、爷爷和父亲都喜欢种地,为此受过不少苦,可是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家里人始终坚持:“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西林村1389亩稻田是我们合作社承包的,水田里正在‘奔跑’的微耕机也是我们的。”近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来到广东省普宁市赤岗镇西林村垦造水田项目现场,普宁市立坤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梁立坤热情地介绍着。

梁立坤告诉记者,自己的祖爷爷、爷爷和父亲都喜欢种地,为此受过不少苦,可是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家里人始终坚持:“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从未想过放弃种地。这些年,梁立坤在外打过工,种过蔬菜还养过猪,无论做什么,心里始终都没忘记这条祖训。

2017年,广东省全面推进垦造水田工作,梁立坤觉得大规模发展种粮的契机到了,于是在总结前些年做家庭农场经验的基础上,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实施一体化机械作业,这些年,规模越做越大,几乎承包了普宁市60%的农田。

记者在西林村看到,灌溉渠道硬地化、沟渠道路网络化、田块形状风格化、生活环境生态化……一辆微耕机正在水田里来回翻耙,一群白鹭紧随其后飞舞觅食,好一派“人勤春来早”的景象。

微耕机在西林村水田里来回翻耙

操作微耕机的驾驶员梁铭郁是梁立坤的儿子,同时还是一名农业植保无人机“飞手”。看到记者前来,他停下机器来到梁立坤身旁,表达了作为年轻人带头发展科技种粮,守护良田的决心。

“这片稻田原来是一片撂荒地。”普宁市自然资源局赤岗管理所所长李贵鑫说,近年来,赤岗镇积极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举全镇之力,集中连片打造了4000亩垦造水田,将一片片撂荒地变成一座座“小粮仓”,有力保障了粮食供给。

“一年可以种两季水稻一季玉米。”梁立坤喜滋滋地说,承包西林村撂荒地后,他和工人先用推土机把小鱼塘全部推平,采用现代农业机械化管理模式,借助无人机施肥、杀虫,去年水稻收成非常好,每亩产量都在550公斤左右。

说话间隙,道路前方传来一阵欢笑。原来,广东省耕地保护协会在西林村开展了“耕地保护有奖问答”活动,村民们热情参与。“大伙安静,听工作人员的安排,一个个回答。”68岁的普宁市立坤农业专业合作社成员、种粮带头人许锡华,向活动现场的乡亲们喊道。一辈子都在种地的许锡华,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些年许多撂荒地变成了良田,我特别高兴!”他说。(记者祝桂峰)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责任编辑:宋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