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生态环保 » 正文

中国优化自然保护地体系

发布日期:2023-01-0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朱金宜  浏览次数:109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内拍摄的扎陵湖风光。吕雪莉摄四川省野生大熊猫数量较第三次调查新增181只,栖息地及潜在栖息地增加25.3万公顷,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2022年12月,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中国角”四川日边会上,“国宝”大熊猫物种保护的好消息频频传来,令不少与会者印象深刻。“保护和修复栖息地是保护大熊猫最主要的举措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内拍摄的扎陵湖风光。吕雪莉摄

四川省野生大熊猫数量较第三次调查新增181只,栖息地及潜在栖息地增加25.3万公顷,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2022年12月,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中国角”四川日边会上,“国宝”大熊猫物种保护的好消息频频传来,令不少与会者印象深刻。

“保护和修复栖息地是保护大熊猫最主要的举措之一。”会上,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源月分享起保护大熊猫的“秘诀”——中国通过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将过去73个分散的孤立自然保护区和13个个体大熊猫种群连成一片,提升了大熊猫栖息地的连通性、协调性和完整性,加强了对大熊猫及其伞护物种多样性和典型生态脆弱区的整体保护。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近年来中国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优化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体系的关键举措。在2021年10月于云南昆明举行的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上,中国宣布正式设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大大提升了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系统性,进一步完善了自然保护地管理的体制机制。

而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的另一场边会上,全球18处自然保护地跻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其中11处来自中国,黄果树、长白山、神农架等风景名胜赫然在列,以“生态名片”的姿态再度享誉世界。在中国,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已达1.18万个,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

“近年来,中国政府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开启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探索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的自然保护地改革事业,在完善体制制度、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提升科研检测能力、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以及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成效显著,已成为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国家行动,正在以稳健的步伐持续推进。(记者朱金宜)

责任编辑:谭冰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