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人物事迹 » 正文

2022年度“全国十佳农民”肖建波:黑土地上追逐“禾下乘凉梦”

发布日期:2022-09-28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刘云  浏览次数:135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肖建波在农场察看水稻长势(资料图)9月16日清晨,走进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一拉溪镇新兴村,一台台收割机从村道缓缓开进稻田。田间,一块大米形状的石碑伫立中央,镌刻着“九月丰农场”五个大字。这4000余亩稻田,是永吉县九月丰家庭农场负责人、新兴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肖建波用30年绘就的“金色版块”。今年50岁的肖建波是土生土长的新兴村人。“小时候,凡是


肖建波在农场察看水稻长势(资料图)

9月16日清晨,走进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一拉溪镇新兴村,一台台收割机从村道缓缓开进稻田。田间,一块大米形状的石碑伫立中央,镌刻着“九月丰农场”五个大字。这4000余亩稻田,是永吉县九月丰家庭农场负责人、新兴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肖建波用30年绘就的“金色版块”。

今年50岁的肖建波是土生土长的新兴村人。“小时候,凡是和种水稻有关的事情我都感兴趣,当时好多人都不理解。”肖建波告诉记者。1992年高中毕业后,肖建波选择留在村中,潜心钻研水稻种植。在田间地头,他挨个拜访种粮大户和农技专家讨教经验;农闲时,就自己读书“补课”。一天天的勤恳钻研,让肖建波种植的水稻产量逐渐有了起色。然而,看着乡亲们的稻田,肖建波却仍然犯愁:村民们种植的水稻大多品种单一、附加值低,产量上不去,上哪儿去引进新品种优质水稻呢?一筹莫展之际,一次难忘的会面让肖建波找到了答案——2011年9月,肖建波在湖南见到了袁隆平院士。

向袁隆平院士道出自己开发水稻品种的想法后,袁老当即决定把多个水稻新品种交给肖建波试种。“袁老说不下田不可能出科研成果,他很愿意和我们这些一线农民聊聊。”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肖建波仍兴奋不已。“袁老嘱咐我,希望能在我们吉林的黑土地上把水稻新品种给种出来、推广好。”此后,肖建波受袁隆平院士团队委托,在自家的试验田中进行了多个水稻品种的试验示范,其中,“隆优619”等优质粳稻品种得以在一拉溪镇成功推广种植,每亩地可为农民增收200元。

新型优质水稻品种在新兴村扎下了根,肖建波种水稻的底气也越来越足。2012年前后,他把目光转向了农业机械化。“到了秋收季,光靠纯人力根本忙不过来,要想提高生产效率,机械化是必然的发展方向。”肖建波说。然而,村民们的地块大多小且分散,如何提升机械作业率?电视上关于国外家庭农场的新闻让肖建波受到启发。经过试验机械化耕种、摸索家庭农场模式可行性后,2013年,肖建波流转村民土地800余亩,注册成立九月丰家庭农场。如今,农场流转土地面积4000余亩,村民通过流转土地每年可增收约2.5万元。农场有各类农业机械60余台,可为周边2000余亩土地提供农机作业服务。肖建波用家庭农场“拢”起了村民的地,也带动了更多村民增收致富。“现在秋收,农场用工量大,我请了300多个村民来帮忙。”肖建波指着远处稻田间作业的收割机告诉记者,“除了流转土地的收入,到农场打季节工,每个人每年还能再拿到1.5万元。”

农场面积广了,农民富起来了,水稻种植技术、模式也要因势而变。2016年,在袁隆平院士团队的帮助下,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试验站在农场正式挂牌成立,如今,农场依托试验站大力推广新品种,开展水稻种植技术、人才培训等,成功推出三系稻花香等多种高钙、多胚、少糖的水稻新品种。“今年,我们引进试种巨型稻,未来准备进一步开发探索稻鱼、稻蟹种养模式,在黑土地上实现袁老的‘禾下乘凉梦’。”肖建波告诉记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刘云)

责任编辑:丁霞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