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农业科普
  •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长大了”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长大了”
    • 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0届国际执行理事会正在印度尼西亚巴厘举行。图为谭徐明教授(右)考察当地圣泉寺田间水利工程。2014年第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时,只有5个亚洲国家项目列入。现在,已有15个国家拥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遍布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谭徐明:中国水力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连续5届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际评审专家组成员。李
    • 刘 阳 2021-12-02
  •  
  • 中国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位列世界第一
    中国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位列世界第一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今天(31日)发布,1985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中国是33年来全球世界遗产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数量均位列世界第一,两项合计占全球同类遗产总数的6.8%。世界遗产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区域和文化遗存。截至2019年5月,已有193个国家加入《世界遗产公
    • 2021-12-02
  •  
  • 中国19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潜在价值巨大
    中国19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潜在价值巨大
    • 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参选项目佛山桑园围景观。作为“最年轻”的世界遗产项目之一,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自2014年起,开始公布首批名录。中国至今已有19处项目列入。2020年元旦刚过,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年度申报,也迎来史上竞争最激烈的一次国内初审。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效益显著中国实践提供了活态发展前景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灌溉发展的历史与中华文明
    • 李云鹏 2021-12-02
  •  
  • 我国新增3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有何独特之处?
    我国新增3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有何独特之处?
    • 江苏里运河-高邮灌区、江西潦河灌区、西藏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11月26日成功入选2021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中,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西藏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是目前海拔最高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3处灌溉工程为什么能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它们有何独特之处?里运河-高邮灌区的车逻闸(图片来源:水利部)里运河-高邮灌区:水系连通工程典范里
    • 刘诗平 2021-12-02
  •  
  • 物种故事 | 啤酒花:啤酒苦不苦,我说了算
    物种故事 | 啤酒花:啤酒苦不苦,我说了算
    • 作为历史悠久、酒精度数较低的酒类之一,啤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征服了不少爱好者。绵密的泡沫、琥珀般的色泽,还带着微微的苦涩,可谓是酒中独一无二的存在。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啤酒的灵魂是什么吗?是它是它就是它,啤酒的灵魂!其实,酿酒就是利用微生物将含糖的物质经过发酵生成酒精的过程,其中酒精发酵是酿酒的主要阶段。水果、麦芽糖等糖质原料可
    • 黄业钦 2021-11-28
  •  
  • 林占熺:从闽宁协作“幸福草”到“一带一路”“中国草”
    林占熺:从闽宁协作“幸福草”到“一带一路”“中国草”
    • 林占熺:从闽宁协作“幸福草”到“一带一路”“中国草”宁夏广播电视台责任编辑:张爱娣
    • 2021-11-28
  •  
  • 果农送给博士生的橘子,会被拿去做啥研究?
    果农送给博士生的橘子,会被拿去做啥研究?
    • 虽然天气越来越冷,但这两天一条新闻让大家心里暖得不要不要的。前几天,浙江大学一名博士生在网上购买橘子。商家得知是用来做实验后,立马表示直接按博士生的需求赠送一箱,“帮不了国家什么大忙,遇到了就想着出点力”。事情的发展可谓是皆大欢喜:博士生把对话截图发到校园论坛上,被感动的同学纷纷找到这家店买橘子,而浙江大学同学也获得了“正能量证书
    • 2021-11-28
  •  
  • 《农政全书》为世界带去中国农业技术(中国典籍在海外)
    《农政全书》为世界带去中国农业技术(中国典籍在海外)
    • 【法】杜赫德著 《中华帝国全志》英译本,2018年10月出版(内含《农政全书》蚕桑篇)中国是农业大国,历代对农业典籍编撰和刻印的重视,使之形成了一整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知识的生产和传承体系。《农政全书》成书于明代崇祯元年(1628年)前后,全书共60卷,50余万字,作者徐光启是政治家兼农学家、数学家。他曾在家乡进行甘薯引种和薯种收藏越冬试验,上《
    • 陈思远 何明星 2021-11-23
  •  
  • 物种故事 | 海水稻:让盐碱地变绿洲的先锋战士
    物种故事 | 海水稻:让盐碱地变绿洲的先锋战士
    • 2020年10月,由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试验种植的耐盐水稻,在江苏如东栟茶方凌垦区进行测产,“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海水稻因为其耐盐碱的神奇特性,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那么什么是海水稻呢?海水稻又是如何被发现的?海水稻:沙漠变绿洲的先锋战士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统称,因其能够在海边滩
    • 毕坤 2021-10-17
  •  
  •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这里,种子可活千年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这里,种子可活千年
    • (视频)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无人机照片,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图)近日,一批须弥扇叶芥、鼠麴雪兔子种子,被送入位于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精心保存。今年8月到9月,中国科学家在珠穆朗玛峰6200米地带采集到它们,刷新了我国采集植物种子的最高海拔纪录。中国科学家在珠穆朗玛峰6200米地带采集植物种子(
    • 王长山 岳冉冉 周磊 宋晨 2021-10-12
  •  
  • 科技名词 | 单宁
    科技名词 | 单宁
    • 单宁tannin又称:鞣质定义:多酚类化合物。包括缩合单宁与可水解单宁,前者是羟基黄烷类单体以C-C键连接形成的缩合物;后者是没食子酸或其衍生物的酚羧酸与葡萄糖(或多元醇)组成的酯。广泛存在于植物皮、根、叶、花和果实等组织中。学科:食品科学技术_食品营养_食物营养价值、营养强化食品_新食品原料、植物化学物与保健
    •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2021-10-05
  •  
  • 物种故事|猕猴桃:我还有麻辣味的,你吃过吗?
    物种故事|猕猴桃:我还有麻辣味的,你吃过吗?
    • 秋天来了,吃猕猴桃的季节又到了。在各种各样的猕猴桃之中,有一种“软枣猕猴桃”,它外表光滑,浑身绿色,个头娇小,长得像枣。第一次见到可能会惊讶,原来还有这样光滑的猕猴桃!没错,除了软枣猕猴桃,猕猴桃大家族还有不少“奇怪”的品种,它们不仅没毛,而且五颜六色,甚至带有麻辣味。今天就和笔者一起来看看这些亮眼
    • 赵婷婷 张凡 2021-09-30
  •  
  •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保存植物种子达10601种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保存植物种子达10601种
    • 目前,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已保存植物种子达10601种、85046份,占全国有花植物物种总数的36%,全面完成国家批复的长期建设目标,使我国的特有种、珍稀濒危种以及具有重要经济、生态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安全得到有力保障,让快速、高效研究利用野生生物种质资源成为可能,也为我国应对国际生物产业竞争打下坚实基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于200
    • 中国科学院学习平台 2021-09-27
  •  
  • 野生蘑菇:别碰!我有毒!
    野生蘑菇:别碰!我有毒!
    • 夏秋季节是食用野生蘑菇的旺季,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有许多人“中招”误食毒蘑菇。每年我国都有大量毒蘑菇中毒的报道,轻者精神错乱或上吐下泻,重者肝肾脏器衰竭危及生命。蘑菇中毒后没有专一特效的“解药”,病死率较高。由于对毒蘑菇缺乏基本的鉴别能力,野生毒蘑菇已逐渐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杀手”之一。俗话说“知己
    • 郭婷 2021-09-24
  •  
  • 在新疆玛纳斯“植棉禁区”创造奇迹
    在新疆玛纳斯“植棉禁区”创造奇迹
    • 今年春耕时节,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70万亩棉花播种机械化率达到98%。“我们合作社去年的棉花单产最高达540公斤,平均单产480公斤。通过种植棉花人均收入达3.2万元。”玛纳斯县一家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程正江说。北纬42度以北地区,曾被农业专家视为“植棉禁区”。玛纳斯地处北纬45度至46度之间,过去没人在这里种过棉花
    • 高娃 2021-09-20
  •  
  • 海关科普:解读《关于实行进口乳品检测报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公告》
  •  
  • 漂洋过海学习中国菌草技术的非洲青年
    漂洋过海学习中国菌草技术的非洲青年
    •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于20世纪80年代发明了菌草技术。这种可用来培养食用或药用真菌的草本植物,在脱贫、治沙、畜牧、发电等领域释放巨大潜力。多年来,林占熺教授带领团队将菌草技术带到非洲多个国家,积极开展国际扶贫合作。如今,众多非洲青年漂洋过海来中国学习菌草种植、菌草栽培食药
    • 2021-09-06
  •  
  • 惊人的农业黑科技
    惊人的农业黑科技
    • 惊人的农业黑科技(视频)
    • 2021-09-03
  •  
  • 甘肃农业大学宣传片:《地泽万物 农续华章》
    甘肃农业大学宣传片:《地泽万物 农续华章》
    • 甘肃农业大学宣传片:《地泽万物 农续华章》甘肃农业大学作者:史勇强责任编辑:李猛
    • 2021-08-23
  •  
  • 5000年前小麦与黍在这里“相遇”
    5000年前小麦与黍在这里“相遇”
    • 炭化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工作人员认真仔细地将通天洞遗址的土样进行浮选。只见沙网上不断出现一粒粒炭化的植物种子颗粒,形状各异,大小不同。在显微镜下仔细观看,发现它们是炭化的黍、青稞和小麦颗粒。——这一时间定格在2020年对通天洞遗址考古期间。日前,通过对这些颗粒进行碳14测定,研究人员发现,小麦、青
    • 王瑟 2021-08-23
  •  
 «上一页   1   2   …   15   16   17   18   19   …   20   21   下一页»   共408条/21页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